◆姜炳炎
又是一年“八一”建军节。凝望着这面迎风飘扬的军旗,我沉思良久,静静地聆听军旗下的铮铮誓言。
1929年,大革命低潮阶段,从井冈山进军闽西的工农红军不足4000人,今后的路怎么走?关键时刻,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也就是古田会议召开,毛泽东重新回到了前委书记的岗位。此后,他在古田写下了对中国革命有重大意义的文章—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,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未来:“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。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,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,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?!?
革命理想高于天。理想是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。靠伟大的理想,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、洒热血,打拼出了光辉灿烂的新中国。
1946年,抗战刚胜利,内战箭在弦上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改运动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,劳苦大众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。毛泽东直言:“我们能不能打垮国民党政权,就看土地改革这个工作做得怎么样”。当蒋介石大举进攻时,解放区掀起了全员参与的保家园运动,国民党的军队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,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。
军队打胜仗,人民是靠山。人民的重托是:最后一粒粮,拿去做军粮;最后一床被,盖在担架上;最后一个儿女,送到咱队伍上。据统计,仅淮海战役就出动民工543万人次。难怪陈毅曾饱含深情地说:“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?!?
1962年,一位叫雷锋的士兵留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线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如果你是一颗粮食,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?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,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?”
这位普通士兵,靠执着的信念,践行忠诚于党、忠诚于人民的宗旨,赢得了亿万人民崇高而长久的敬意。这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战士,回答了千百年间我们都锲而不舍的追问:“人,应该怎样生?路,应该怎样走?”他用实际行动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与深度。多少年来,他始终是神州大地最美的风景。
八一军旗红。伟大的理想、人民的重托、执着的信念,装扮得这面军旗愈加鲜艳,分外耀眼。